2023/1/27

思路轉變

  隨著網誌的更名,加上工作暫時也來到一個段落(或許也算是一個里程碑),今年對於網誌、粉絲專頁、線上課程等諸個人經營的內容想要多做一點嘗試,例如製播 Podcast 就是一例。

  最近想要為白牌工程師設立一個官網,用來集總這些發散出去的媒體站點,讓這些立足在網海各處的我,有個自己的真正的家。

  由於自己是軟體工程師,曾想買個虛擬主機或用已經習慣的 AWS 服務自己架官網,甚至覺得不如用 GitHub Pages 就好了。後來想一想,這種事情乾脆花錢了事就罷了,例如訂閱 Wix 之類的來 30 秒獲得一個官網這樣,沒有什麼事情非得通通自己來不可。其實工程師有個壞毛病,就是覺得自己會做的事情,就自幹就好了。偶然一個念想,覺得這個壞毛病真的是要改改。畢竟時間無價,有些東西只要能用錢解決,真的就是花錢解決就好。

  思維往前跑,人就會跟著往前跑。人的心態很奇怪,有時候幾十幾百萬的東西不計較,卻愛計較一包衛生紙抽一張幾塊錢(就是在說我本人)。想起來我都不禁覺得好笑,有時候都不知道自己在白痴什麼。

2023/1/26

拿掉 AdSense 廣告

之前部落格掛上 Google AdSense 廣告,試了一個月。
嗯,我最後還是拿掉了。 

我覺得一般人不要去想賺那個廣告費, 除非你的部落格一天有數萬的流量(我的是一個月數萬,人家是一天數萬)。 

廣告千次曝光的收益大約是美金 0.01 ~ 0.02 元。 也就是說要 1,000 x 100 = 10 萬次曝光, 你才可以賺到 1 ~ 2 美元。 

有鑒於本部落格不是內容農場,也不是娛樂網站。 
所以,嗯,掰了廣告!

2023/1/18

2023/1/9

白牌工程師 #002 | 保健無道

 



本集內容

  1. 日常保健之道
  2. 物理性保健
  3. 對保健食品有興趣嗎?
  4. 你講廣告幹嘛啦?
  5. 吃過什麼保健食品?有何心得?


關於製作 Podcast

  我把相關工具跟設定統一整理在「錄製 Podcast 的工具及相關設定」這一篇(也許未來也會做一些更新),其實有錄音的需求,都可以參考看看。

2023/1/8

影片剪輯軟體:會聲會影很差的體驗

  最近因為有影片剪輯的需求,剛好在 PChome 看到 Corel 會聲會影2021 旗艦版正在特價。其實我沒什麼特別的需求,單純就是 Mac 上的 iMovie 剛好無法滿足我的某些需求,然後另一台 PC 上也沒有剪輯軟體可用(是有裝對岸的免費軟體剪映來試用,但考慮到是對岸的產品,又有素材版權問題就放棄使用了),所以就考慮另購剪輯軟體來解決我的需求。

  可能是 google 搜尋知道我正在找什麼,後來一直跳出 PChome 的會聲會影(VideoStudio)的廣告給我。我見價格還蠻漂亮的,畢竟我也不是要做什麼很高端的事情,所以買過時一點的版本其實沒差,然後就下單了。

  想不到,買了之後真的是痛苦的開始,完全是花錢買一個軟體來搞自己。首先是遇到軟體裝完之後,整個中文介面出現亂碼的問題。這個問題我有參考官網的做法,完全沒用。官方還指示若解決不了,需要使用者 export 一些 system info 再讓代理商轉給原廠判讀。我覺得瞎到不行,不過就是「顯示語言」的問題,為什麼其他軟體沒這種問題,偏偏就你 VideoStudio 會有這種問題。重點是 google 一下,這個問題並不算少見。

  最後,我自己把這個問題解掉了,但是花了 6 個小時,無數次的重裝。那個中文亂碼的問題,光靠調整 windows 使用者地區、顯示語言是解決不了的。我不想在此提供解法,因為你解了也沒用。為什麼?

  雖然介面亂碼解掉了,可是,我發現會聲會影的穩定度真他媽有夠差,三不五時就無預警給你閃退。我的媽呀!無預警耶!軟體最怕這個,因為你完全查不出是因為做了什麼事情導致當機,因而無法自己預警性避免掉當機的問題。我同樣也 google 過,VideoStudio 無預警閃退的問題也是一堆人遇到。當然也試過無數種網路上提供的解法,也換成全英文的介面使用,最後還是無法穩定使用。

  我真的覺得很靠杯。拜託我買的是正版,搞得自己好像在用盜版一樣。 總之,當天用的很不順之後,我就當機立斷不用了,就當成錢丟到水溝就好。畢竟軟體已經註冊,我也沒什麼理由要求退貨。官方應該會說不知道我的環境怎樣怎樣,所以不表示他們的軟體有問題。我自己做軟體,我能理解,所以不想去吵這個。

  後來我才發現,很多推薦剪輯軟體的文章都不會提到會聲會影,感覺就是比較小眾(也有可能我的感覺錯誤)。總之,我以後是不可能再買 Corel 的任何產品,體驗真的非常的差,光是「正確顯示中文介面」這件事就足以讓使用者不爽很久了。或許是我的電腦真的有問題吧?反正後來我又花錢買別的軟體去了,現下還是能快點滿足我的需求比較重要,要使用者自己花時間去「讓一個軟體可以穩定運行」真的很不智,而且那並不是使用者的責任。

  總之,如果有購買剪輯軟體需求的人,請自行判斷吧!不要像我一樣,貪俗買狗砂。

2023/1/6

錄製 Podcast 的工具及相關設定

以下列出我錄製 Podcast 的工具跟設定,非常陽春的環境:

硬體

  • 筆電一部
  • 麥克風:JLab TALK USB microphone
    • 收音增益:GAIN 約 6% (1 格)
    • 監聽耳機音量:VOL 50%
  • 耳機一副

軟體

  • 免費的 Audacity
  • 聲音的處理步驟
    1. 錄製節目原聲,前面會先錄一段幾秒鐘的環境音,稍後軟體降噪需要此樣本
    2. 軟體降噪 
      • Audacity 選單:效果 > 噪音移除及修復 > 噪音抑制
      • 跟著軟體提示就知道怎麼做了
    3. 執行一次 100 Hz Rumble 濾波
      • Audacity 選單:效果 > EQ及過濾器 > EQ-曲線等化器 > 偏好設定集與選項 > 出廠偏好設定集 > 100 Hz 的隆隆聲 > 套用
    4. 執行一次自訂等化 (如下圖 1)
      • Audacity 選單:效果 > EQ及過濾器 > EQ-曲線等化器 > 調整一下波德圖 > 調完 > 偏好設定集與選項 > 儲存偏好設定集 > 以後使用「用戶偏好設定集」的設定直接套用
    5. 執行 Compressor 調整一下聲音的動態範圍 (如下圖 2, 按 Audacity 預設)
      • Audacity 選單:效果 > 音量及壓縮 > 壓縮器
    6. 執行響度正規化
      • Audacity 選單:效果 > 音量及壓縮 >響度正規化
      • 響度設 -14 LUFS
      • LUFS 檢查工具 DMGSound

圖 1、自訂等化 (若沒做 100 Hz Rumble, 前面就不用再拉 18 dB 的增益)


圖 2、Compressor 設定

  • 先把聲音處理完後,我才會開始剪輯。我是沒特別去剪掉什麼嘖音、氣音之類的。主要就是切割片段、銜接過場這樣而已。
  • 片頭/片尾/過場音樂這些都是先處理好的檔案,剪接時拿進來拼湊而已。


其他


以上,有什麼調整時再更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