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/12/23

其實我沒想過要換 Ford Kuga?

  這兩年進口車缺車已不是新聞,幾個月前剛好有個朋友想換車,但新車一排就要半年,於是就問我的車能不能割愛。中間過程實在是太歪了(省略一百萬字),朋友最後等不住跑去訂了新車,而我也從沒有要換車,一直歪樓歪到一台 Ford Kuga。

  當初朋友問我時,確實有勾起我換車的念頭。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家即將迎來二寶了,哈哈哈(真會找理由蛤)!由於原車空間緊繃,內心想著這次就是要換 Wagon。不過,假如沒看到合適的車就算了,沒有什麼非換不可的理由。

  這中間,我還跑去試駕 Nissan 的 Altima,然後就被我老婆幹角惹:「看轎車是在看山小朋友的蛤!」這樓一開始就歪了。

  最後,怎麼會是 Kuga?先說一下我的用車經驗。


駕駛人輪廓

先稍微描述一下我的用車經驗跟觀念:

  • 開過日、美、歐等 7 種廠牌的車,進口國產、新車中古都有。所謂「開過」是指日常都有在用車,不是只開過一兩次那種"開過"。
  • 現在,第 8 個廠牌,就是 Ford、福特 aka 福祿仔 XD...
  • 雖然有家庭,但 90% 時間車上只有我一人。上下班為主,一天待車上約 1 小時。
  • 車子對我而言是消耗品、工具,勉強算是常換車的族群吧?
  • 我沒有一台車要開 1、20 年的觀念,畢竟每個人價值觀跟考量都不同。
  • 原本開日系休旅車,現在換 22.5 Ford Kuga EcoBoost 180 時尚 X。
  • 理想車型是:碗公 Wagon。

佛系看車

  朋友問我車要不要割愛之後,我挑了一個週末早上,騎著腳踏車到家附近的展間晃一晃。首先到高雄民族、明誠路交叉口的 Ford (上正汽車),因為離我家最近。進 Ford 就表明想看  Mondeo Wagon 或 Focus ST Wagon,不出所料,都沒車。
 
  現場看到 Kuga 隨便摸兩下,沒什麼特別感覺,畢竟我就是要 Wagon。然後和業務(小郭)隨便聊聊,順便問了一下報價。真的只是順便,不然去給人家亂摸一通,前後不到 3 分鐘就要閃人,是當成逛 seven 逆,好像有點不太禮貌。
 
  接著經過 Subaru,本來想彎進去看一下,作罷。因為 Subaru 我只想看 Levorg,新款的台灣沒進,不想浪費時間。然後經過 Skoda,沒彎進去。因想換車的朋友就是開 Superb Combi,我想說這樣乾脆交換來開就好了啊!我幹嘛買新的~ 是褲頭結火灰嗎? (譯:櫻爛)
  
  然後,我騎去 Nissan。恩,看 Altima (靠杯,不是說要 Wagon 逆,落差也太大)。順便試駕了一下,真是爽 。試駕完後,原本要去隔壁的 Mitsubishi,但三菱沒 Wagon,想說不然看一下 Outlander 好了。不過,當時已經中午 12 點多了,就算了,趕快買午餐回家。
  
  後來我就跟朋友說沒看到適合的車,所以沒有要換車啦!再隔一陣子,就聽到朋友說已經訂了 L 牌的新車啦~
 
 

業務來電

  某日,突然接到業務小郭的電話,問我車看得怎麼樣。我說我沒有要換車了,朋友已訂新車去,結束。
  
  過一陣子,又接到小郭電話。問我原車想不想估看看,他可以請車商去幫我估車,反正估又不用錢。原本我是說不用,但好奇心驅使,難免會想知道原車開滿三年,殘值還有多少?我就答應了。
  
  好。車商已估 (不要想到色色的事情去蛤~)。想不到收價還不錯。有可能市場缺車,行情不錯,比我預設要賣朋友的價錢還要好。
  

  已估之後,郭先生來電關心估車的事情。然後,就問我想不想來試開看看 Kuga,約個週末來試乘一下啊!希望我不要預設立場,一定要來親自開開看,如果開起來不合,大不了就不要考慮。好啦,然後我就約下來了,當天也帶了老婆小孩一起去試乘。


試乘

  對我個人來說,試乘有個重點,一定要開去繞自己平常用車的路線。原因無他,因為只有開慣常路線,才有對照組,你的感覺才會準。

  直接說結論,真不錯。就感覺來說,我原來的車還真的蠻「船」的哈哈。在相同路線的操駕之下,很容易可以抓到差異在哪裡。就不拿前車來比了,因為定位不同,比那個很沒意義。只能說各有優缺點啦!

  我非專業車評,僅能以個人角度描述試乘當下的感覺(跟原車對照的感覺):

  • 路感明顯。
  • 轉彎指向性好、靈敏。
  • 轉彎竟然不船,特別是帶點速度的情況下。
  • 油門輕快。

1,000 公里心得

  因平常只上下班用、多開市區、上過幾次高速,兩個月來哩程累積較慢,上週才剛滿 1 千公里回廠保養而已。也是有幾點心得,感覺好、壞、持平都有:

  • 扭力、馬力都不錯,對我來講很夠用。
  • 雖沒有想象中省油,但還算中規中矩。按平常習慣開車、沒有特別控制、都用標準模式,目前錶上顯示是 9.9 km/L。其實只比我前車好一點 (我前車是 2千 NA CVT),但因為都差不多,所以沒有特別覺得怎樣。
  • 根本就是一台靈活的小胖子,跟我開過的休旅,感覺不一樣。
  • 超車比前一台車暢快許多。
  • 油門跟煞車踏板高低差比較大,剛開始要適應一下,現在已沒感覺。
  • 那顆圓圓的線傳排檔頭,原本蠻介意的,但想不到用起來頗順手。剛開始排檔會有頓挫感,但我發現他排檔有眉角(中間不能猶豫,要一拜就轉到定位);習慣後,現在排檔也沒什麼頓挫。
  • 我還是喜歡排檔「桿」。
  • 前座椅子舒適度要再加強。我的問題是前座大腿兩側的翼,短途沒什麼感覺,但開長途會覺得那兩塊翼也太緊實、有壓迫感 (至少沒有夾卵葩)。
  • 剛拿車時,原廠胎壓打 260 kpa,不知道是不是標準胎壓。但我發現胎壓 240 ~ 250 kpa 對我算適中,對家人來說會稍微舒適一點。雖然對油耗可能有影響,但我是認為差異應該不會太明顯。
  • 頓挫感。我發現 Kuga 180 自排在降速時,約 40 km/h 跟 20 km/h 會有兩個降檔時機,頓挫感會出現在這兩個坎。特別是市區行駛不可能開快,這兩個坎會常遇到。你習慣她的特性後,就會知道該怎麼控制了。你在學習、她也在學習,給彼此一點時間。
  • 停紅燈時煞車踏板、方向盤會感受微抖動,我猜是三缸的緣故。不過這點對我沒影響,因為我停紅燈都習慣打 N 檔,打 N 檔鬆掉就沒感覺。
  • 全速域跟車、車道置中方面,其實我比較無感,前一台車都有。
  • 360 環景,停車、倒車都有它的作用在,這種東西沒辦法說什麼好不好用。
  • 剛好昨天在下班途中,有一台機車突然切到我車前,Kuga 的主動防碰撞有作動,嚇了我一跳。「啊嘶~ 這就是主動安全是嗎?...」
  • 路上比較不會遇到兄弟。但是遇到,竟然也會多看兄弟車幾眼。


妥善率和後勤

  這一點不能說不在意。多少也有聽過大家在嘴福錄仔,特別是「妥善率」跟「後勤」。但我也才開一千,目前是沒遇到什麼問題,當然我也不希望遇到。

  妥善率這種東西,我很難說什麼。我之前也有開過一天到晚在出毛病的車,當然會覺得很煩,遇到就知道痛,但畢竟是自己的選擇。後勤我目前也沒什麼感覺,只能說無法判斷。有時候現況就是市場長期訓練下來的結果,maybe?扯遠了...
 

好開嗎?

  這種問題,問我就問錯人了,哈!因為,我覺得只有不黯車性的人,沒有不好開的車。每台車調性都不同,有時拿懶覺比雞腿難免貽笑大方。只要試著去欣賞車子的優點就好了,你當初會買她,不正是因為她的某部分讓你無法抗拒嗎?就跟結婚一樣啊,是不是。

  我覺得這次在上正的購車經驗很愉快,主要是業務做對了一點,就是不管怎麼樣都希望客戶能夠去試車。其實我原本真的懶得去試,因為我一心只想著 Wagon 而已。但是,看到小郭這樣極力邀約,我就覺得 why not?沒試還好,一試就衝動了。Kuga 那個調性,我覺得很容易勾動隱藏在男生腹股溝裡那根澎湃的龍筋,呵呵(以國民車的角度來說啦)。

「笑話。什麼叫做一定要 Wagon?有這種事嗎?」大腦怎麼自言自語起來了... 

試完後,當天就不小心手滑,簽了一台 Kuga 回來。

 

  Kuga 到底好不好開,就要看你喜不喜歡她的某部分了。既然想,為什麼不去試駕看看?試了之後,就看這個體驗能不能超越你的既定印象、說服你了。到底要不要入手,選擇權最終還是在消費者手上。


有點遺憾,不過...

  就是今年 12 月突然推出了 Kuga Vignale,我喜歡那個內裝!然後,23 年式的旗艦版沒天窗、有 B&O 音響。靠邀,我當時就是不愛天窗,但是想要 B&O 音響,可是 22.5 沒有這樣的組合。靠杯,雞掰呀!

  不過,據說明年 Ford 要推出國產 Focus Wagon 啦!正中紅心啊,我到時後一定要去看看,有興趣的朋友,到時後來揪一團啊?哈哈哈...

  講正經的,Focus Wagon 如果合意,搞不好我又換車了蛤!真的太想要一台 Wagon 了。到時候有人有興趣接手我這台 Kuga 180 再跟我說蛤!


後記

  這不是福特業配文,我沒收福特任何好處。建議若有考慮 Ford,去試駕看看再說啦!呃... 應該是說,有考慮任何品牌的車,都應該去試駕。不要聽人家什麼意見,就縮了。

  這邊推薦一下本次提供服務的業代,高雄上正:郭晉瑋先生。小郭年輕、積極、古意、不油、也不會搞些有的沒有花招,可能大學剛畢業不久,還沒學壞 XD。你要處理新舊車的什麼骨頭,他都會協助你搞定。最後要說,這次購車整個過程都讓我覺得這個少年仔很讚內,我很滿意!誠摯推薦,沒收錢的蛤!

  要報價、要試乘、要買福特,你各位找上正小郭就對了。記得說你是看到白牌工程師推薦的蛤,我保證沒有任何優惠,哈哈哈啊!


0 則留言:

張貼留言